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梧州市委员会
  • 党派工商联简介
  • 专题报道
  • 文史资料
  • 理论研究
  • 媒体报道
  • 规章制度
  • 政协知识
《广西日报》:干字当头 实字托底丨梧州下好实体经济发展大棋局
作者: 梧州政协网日期: 2025-07-16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打印

《广西日报》版面图


近日,广西梧州赵百科食品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内气氛紧张。由于环评迟迟未批,投资超千万元的米粉扩建项目陷入停滞,订单堆积、生产告急。

“这张批文拖得越久,我们损失越大。”企业负责人赵百科一边刷着审批进度,一边焦急地打电话催办。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通来自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驻梧州市工作队(以下简称“梧州市工作队”)的电话带来了转机。

48小时内,多个部门联合会商,卡了数月的审批瓶颈终于顺利打通。项目重启,产线新建,公司上下松了一口气。

这不是个例。一张张待解决的问题清单,在机制闭环、服务下沉、技术加持下,让一个个项目“起死回生”、一项项产业提档升级。从审批一纸“证”,到企业满产跑,“直达快办”的力量,正在梧州落地生根。

“一子落准,全盘皆活;一招得法,服务有解。”梧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强机制、抓服务、稳增长、促发展,扎实做好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实体经济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一系列务实举措迅速转化为看得见的增长线。据统计,1—5月,梧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

问题清单如何精准落地?

“我们正在调试设备,加快恢复生产。”6月27日上午,在梧州市兴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分拣车间内,总经理谭铸骅望着正在运转的智能分拣臂,如释重负地说。

几个月前,由于环评方案调整,危废经营许可证迟迟未能办理下来,这条20万吨铜废物项目生产线按下“暂停键”。“不仅员工无法上岗,上百户配套企业的供应链也被切断。”谭铸骅“如芒在背”,一边是城市矿山循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一边是几百个家庭的生计牵挂。

今年以来,梧州市创新实施“征求意见、转办立项、专班协调、反馈意见、企业评价”闭环机制,建立问题直达快办机制,深入实体经济一线调研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和堵点。

“了解到企业的问题后,我们工作队迅速进驻、精准施策、协同推进。”梧州市工作队副队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二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瓦其石格说,直达快办机制是指涉及重点企业反映的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直接呈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协调。一些“痛点”“堵点”,正是“直达快办”机制能否见效的试金石。

“梧州市工作队、梧州市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专班深入车间,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全天候深度研讨,核查一项项手续,破解一道道工艺难题,全面梳理审批流程中的堵点,明确需重点协调的关键环节。”梧州市工作队金属新材料分队队长、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李玉华说。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三部门负责人专程到场开展“权威会诊”,现场办公拍板,形成一致意见“同意梧州市兴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先进行中试生产,再根据中试生产情况为企业办理相关证件”,制约项目落地的关键点终于打通。

“中试生产,按下生产线的‘开机键’。这个停摆多月的项目有望近期恢复生产,预计年内可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税收5000万元。”谭铸骅说,后续3条技改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税收达2.5亿元。

高质量的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发展,该公司主动牵线搭桥,引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41家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来梧考察,推动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到梧州落地发展。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梧州市共收集企业问题403个,已办结388个,办成315个,高效办结、办成企业反映问题数量居全区之首。“有困难找工作队”,已然成为梧州市企业界的共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工作队既讲办结率、又讲办成率、更突出办优率。目前已办结的问题企业主评价非常好的占98%。

用工物流双难题如何破局?

“今年我们出现用工难的问题,政府主动作为、精准施策,让我们信心倍增!”7月3日,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外事部主任黎伟明对记者说。

2_结果.png

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吊机在作业。

用工难、物流贵,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在梧州,这两个老问题正逐一被破解。

今年上半年,梧州市工作队联合人社部门共同举办招聘活动206场,累计提供岗位2.95万个,现场洽谈达8.77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48万人。工作队常态化开展“党建惠民生·就业直通车”活动,让劳动者从“家门口”直达“厂门口”。全市共组织“点对点”送工专车73辆,累计输送务工人员2142人,其中,为广西翅冀钢铁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输送1953人,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3_结果.png

工人正在切割钢块。

破解企业成长“卡点”的动作不止于此。“梧州市工作队、市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专班联合市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工商联、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全市336家临规企业开展上规入统集中服务专项行动。”梧州市工作队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分队队长、市商务局副局长王茵说。今年1—5月,梧州新增规上企业7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7家,增长29.8%。

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物流成本高、运输效率低问题,工作队牵头与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藤县陶瓷协会联合召开工业企业(藤县)物流需求对接座谈会,为20家陶瓷、建材、矿业企业与12家区内外物流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在供需两端精准匹配,帮助企业破解运输难题。

不仅服务快,还服务准。面对部分企业因政策推进受阻的情况,工作队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处理,推动问题“靶向解决”。

贴心服务背后,是一整套服务机制的支撑。梧州市坚持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工作队深入企业一线,围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从机制上保障服务响应速度和质量。对于企业集中反映的用工紧张、物流保障不足等共性问题,已形成专题攻坚机制,分类施策、分级办理。

“我们严格执行‘三天内答复、五天内反馈’的时限要求,能办结的尽量快办,不能立即办结的也要全程跟踪。”梧州市工作队综合协调分队、建筑材料分队队长,市国资委副主任梁飞虎说,工作队还通过定期督查推动,严防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确保问题处理质效双优,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从送工稳岗到降本增效,一套聚焦企业需求的“组合拳”正在梧州持续发力。

AI如何加速制造升级?

7月3日,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内,广西弘毅新材料年产100万吨高端不锈钢制品精深加工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

“我们打造的是区域领先的智慧工厂,已成功吸引了6家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带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广西弘毅新材料有限公司厂长肖永刚说。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梧州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智能化为抓手,推动产业升级迈上新台阶。今年1—5月,梧州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幅更达109.2%,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显著。

梧州市还主动搭建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以广西金茂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企业提出数字化升级的迫切需求后,工作队第一时间指导企业搭建“政策+技术”的双支撑平台,加快智能化转型步伐。

“在推动产业智能升级方面,梧州市还注重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深化政金企合作关系,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工作队战略性新兴产业分队队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蒋仕海说。

今年上半年,工作队、市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专班联合相关部门,成功举办政金企对接活动,累计达成融资授信协议150份,授信总额超过20亿元,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政策“活水”精准滴灌,企业发展迎来“加速跑”。“对我们企业来说,工作队就是一场及时雨。”7月3日,梧州永达集团执行董事张健全握着工作队成员的手,感动地说。

原来,在梧州永达抗菌超纯新型合金材料制品智能生产中心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技术攻关与资金瓶颈的双重压力。关键时刻,工作队主动介入,协调多方资源,帮助企业争取到自治区科技厅255万元的科技项目立项奖金,以及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120万元的数字工厂专项资金,为企业打通了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一环。

机制创新为发展蓄势,贴心服务为企业赋能,智能引领为产业添翼。如今的梧州,实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