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广西政协报》头版刊登我市《AI新天地 履职新作为——梧州市政协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侧记》一文,现予转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进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民生服务提质”,为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实践方向。
今年以来,梧州市政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委员在行动”为抓手,动员各专委会、广大政协委员在就业服务、教育科普、医疗健康、产业创新等领域主动作为,为梧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四种场景”,学用互促强动能
10月22日,梧州市政协组织部分住梧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前往南宁市,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开展考察活动。活动中,委员们考察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及部分企业,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展开深度协商交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其赋能千行百业,是梧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年以来,梧州市政协通过党组(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常委会会议,组织政协机关干部和委员及时跟进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有关部署要求。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黄振饶带头领学,亲自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为工作开展凝聚广泛共识和智慧。
市政协强化履职培训,提升委员本领,先后与区内外高校合作举办2期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3期委员讲堂,覆盖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界别群众3100多人次。培训中,注重运用“党建+行动学习”模式,从构建理论宣传、政策宣讲、凝聚共识、协商议政“四种场景”着手,有效激发委员企业数转智改的积极性,以及委员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协商议政,助推AI赋能千行百业
助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是梧州市政协年度工作重点,这一理念不仅被纳入今年市政协常委会报告,更贯穿于各项协商议题的调研协商当中。
“AI赋能梧州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市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围绕该议题,市政协调研组深入一线摸清实情,赴先进地市考察学习,与相关职能部门多次沟通协商,切实找准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反复打磨修改形成了《AI赋能梧州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10月28日,市政协第46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该报告,将其作为调研协商成果呈送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
按照2025年年度协商计划,市政协今年实施13个重点协商议题,无论是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还是其他专题协商、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均紧扣人工智能发展主题,助力梧州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各专门委员会也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引导委员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领域,开展灵活协商活动30多次,上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等建言材料50多篇。
委员企业,勇当AI应用生力军
梧州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引导委员企业主动作为,成为梧州人工智能应用的生力军,助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9月25日,喜荟天成公司的巨幅大屏上,各种数据信息实时流转。市政协委员、公司总经理徐永帅指着正在飞速运转的宝石AI视觉智能检测设备,向前来现场研学的市政协委员介绍:“它1秒就能精准识别人眼难辨的微瑕,效率堪比20名熟练质检员。”凭借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该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升级。
金海不锈钢公司里,精准控温、自动轧制、智能传输……智能化应用覆盖生产的各个环节。公司总裁、市政协委员王文辉表示,从2021年起,企业持续推进数智化改造,完成超200项升级举措,人工智能应用助力企业每年节省9千万元左右的生产成本。
其他委员企业也纷纷加大人工智能应用力度,成为梧州人工智能应用的生力军,其中,喜荟天成和金海不锈钢公司携手入选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8家企业分别获评为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示范企业。
立足岗位,委员带头技术革新
市政协委员、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技术带头人陈水良,牵头开发了“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后盖新品自动化装配技术开发”项目,通过“机器人+视觉识别”AI技术,实现了装配、检测、试漏、喷码全流程自动化,让生产效率提高30%,成功获得1项国家级专利授权。
像陈水良一样,梧州市各级政协委员立足岗位实际,通过建言献策、带头技术革新等方式,助推“人工智能+”成为产业创新的“新引擎”。六堡茶是梧州的特色产业,如何用AI为其注入新活力?市政协委员黄坚毅向有关部门建议,从“AI+种植”“AI+加工”“AI+营销”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六堡茶产业从传统种植向智慧产业转型。“AI+医疗”是民生关切的热点,梧州市医卫界政协委员用技术创新破解“看病难、诊断准”问题,让智慧医疗惠及更多百姓。蛇伤是梧州部分地区的常见急症,快速准确诊断蛇种、判断毒性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卢正、陈裕佳、刘存东三位市政协委员组织梧州市中医医院科研团队,依托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技术,研发出“蛇伤辅助诊断系统”,可帮助医护人员快速提升诊断精准度。目前,该系统已可供医疗机构部署使用,还能通过远程访问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让偏远地区患者也能享受到精准诊断服务。
从产业升级到民生改善,从科普宣传到医疗革新,市政协以“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委员在行动”为载体,让“AI+”的触角延伸至梧州发展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