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是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的必然要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规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这一性质定位决定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政协机关是政治机关,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原则问题上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做到一切重要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一切重要活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进行,一切重要安排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报党中央审批后实施,把党的主张通过民主程序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2024年9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大会。 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政协以“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为理念,在群众家门口搭建“开展院坝协商·建设和美乡村”协商议事平台,推动民主协商向基层延伸。图为2024年7月4日,在施秉县白垛乡石家湾村,县政协委员、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围绕移风易俗、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开展协商。 人民图片 磨桂宾/摄
协商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协商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更好实现党的领导的过程。在这次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着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和条件5个方面,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新征程上,按照总书记的部署要求,把协商民主坚持好、发展好、运用好,广开言路、广求善策、广纳群言,能够使党和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更加普遍地认同党的主张,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既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又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三者目标一致、本质一体,彼此联系、相得益彰。人民政协坚持三者有机结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有利于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好保障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人民政协将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统一于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已经并将不断展现出旺盛生命力。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进一步探索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途径,把人民政协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人民政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庆祝大会上从“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积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切实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5个方面,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人民政协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根本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最高政治原则,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协党组肩负着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要健全落实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坚持和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坚持和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常态长效机制,形成接件即办、学习研办、明责专办、跟踪督办的全链条工作体系。落实全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制度,及时请示报告工作。引导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以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委员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首先要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是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强基固本、正确履职的前提和基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水平。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知其义又明其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政协高质量履职的本领、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人民政协“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助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这是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对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现实检验。人民政协紧扣中心大局、紧贴中心大局、紧跟中心大局的意识要强而又强、牢而又牢,只有锚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发挥重要作用。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科学制定年度协商计划、视察考察调研计划、重点民主监督计划等,深入推进协商议政,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增强团结联谊、谈心交流等工作实效,深入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改革任务,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完善政协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政协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2024年4月26日,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围绕“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提升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协商议政。 人民政协报记者 姜贵东/摄
坚持用严明的纪律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坚持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监督挺在前面,推动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在人民政协和机关牢固树立起来、长期坚持下去。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政协委员珍视政治身份,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立场不含糊、原则不动摇,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深化政治机关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机关干部队伍。聚焦政治巡视定位,健全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服务全国政协党组对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开展政治巡视,机关党组对机关各级党组织做到巡视全覆盖。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倡导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人民政协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广泛凝心聚力。